國慶黃金周期間,南陽的“中原迷笛音樂節”多次登上熱搜話題。最初,它以趣味和溫情而聞名,但在短短幾天內,從溫情到失望,一場音樂節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不禁引發了對“音樂+旅游”模式的思考。
近年來,音樂節正迅速走向繁榮,成為許多城市推動旅游和消費的利器。然而,隨著火熱背后的潛藏問題浮出水面,城市承載和接待能力成為音樂節舉辦的考驗。在這期的搜狐旅游「行業觀察」中,我們來看看音樂節與旅游的新模式。
2023年是音樂節大爆發的一年。音樂節通常在夏季舉辦,每年五一和國慶黃金周都是高峰時刻。據統計,2023年五一期間,國內共有42場音樂節,數量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暑假期間,音樂節數量再次增長,增長了近2倍。國慶黃金周更是音樂節數量激增,至少有60多場音樂節在全國各地上演。
不僅一線城市舉辦音樂節,許多二三線城市和甚至縣城鄉村也加入其中,以當地特色資源開展音樂節,促進旅游產業發展。這一模式不僅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品牌價值,還吸引了年輕的音樂節參與者,他們是旅游市場中重要的消費群體。
許多城市將音樂節視為旅游產業發展的新引擎,通過音樂節來吸引游客。這不僅是城市發展的新招牌,還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與此同時,一些問題也浮現出來。
首先,音樂節的票價不斷上漲,變得越來越難以獲取。今年五一期間,音樂節票價高漲,平均單日票價最高達550元,兩天票價甚至達到1480元。一些熱門音樂節幾乎不可搶購,搶票過程中,許多樂迷抱怨無法購得票。有些人不得不通過高價黃牛票來購得門票。
進入音樂節場地后,許多觀眾發現音響質量一般,現場環境吵鬧,樂隊表現不佳,現場條件差。服務方面,接駁車和停車位不足,打車困難,餐飲和住宿價格上漲。一些音樂節甚至出現了混亂的秩序,VIP區和不同票價區之間的問題也破壞了氛圍。
這些問題讓許多游客感到不滿,一些人甚至被勸退。音樂節已經成為休閑旅游的一部分,涉及多個領域,包括創意文化、餐飲、藝術、交通和住宿,因此成功舉辦一場有口碑和品牌價值的音樂節需要城市綜合服務和接待能力。
一些城市已經展示了成功的例子。例如,日本的富士搖滾音樂節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如游樂場、美食、獨立設計師商店以及各種表演,已經成為當地的旅游名片。國內的麗江雪山音樂節在音樂節期間舉辦了多種觀眾互動的藝術演出和展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與。
在音樂節的背后,城市需要夯實硬件設施,優化軟件服務,吸引游客,提升城市承載力和接待能力。只有這樣,音樂節與旅游的新模式才能真正實現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的轉變。